在办理房贷时,抵押给银行的主要证件是房产证。然而,在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并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后,银行实际上持有的是《房屋他项权证》,而《房屋所有权证》则由房屋买受人收执。
具体来说,贷款买房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提出申请:购房者先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,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,如收入证明、房屋买卖合同等。
银行审核:银行对购房者的贷款申请、购房合同、协议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,确认购房者符合贷款条件。
签订抵押贷款合同:审核通过后,银行与购房者签订抵押贷款合同,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。
办理房产抵押登记:购房者需将抵押房产的房产证和保险单等相关材料提交给银行,并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。在这一步骤中,银行会获得《房屋他项权证》,而购房者则继续持有《房屋所有权证》。
放款:在办理完所有手续后,银行会向购房者发放贷款,并将资金直接划入售房单位的账户里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房产证在办理完按揭手续后不会一直存放在银行,但银行会在房产证上标注抵押的标示,并在房产档案中保留抵押登记的记录。这意味着在贷款未还清之前,该房产是不允许买卖的。因此,购房者需要按时还款,并在贷款还清后前往房管局办理解除房屋抵押的手续。
此外,不同城市和不同银行在办理房贷抵押时的具体做法可能有所不同。一些城市的抵押部门可能会收回房产证的原件,然后出具抵押他项权证给银行;而另一些城市则可能允许购房者继续持有房产证原件。因此,在办理房贷抵押时,购房者最好咨询当地银行和抵押部门的具体要求。